锐驰物联公众号

解读器在同时读取多个标签发射回来的信息时会产生标签冲 突的问题,标签冲突就是一个阅读器接收到的信息和另外一个阅 读器接收到的信息发生冲突,产生重叠。
只读标签就像那些可读U盘一样,只具有可读性,就是其标签的内部只读存储器中存储有标签的标识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情况下是在制造的过程中,由制造商写入到存储器中的,这样的电子标签,我们就称之为只读标签,因为它只具有只读性。
可读可写标签。顾名思义,就是电子标签的内部存储器,不仅有可以读的存储器,还有可以编写的存储器。这种存储器一般是除了存储数据外,还可以在一定的条件下对标签里之前的信息进行擦除重新编写的功能,也就是说可以多次利用,在一定的适用环境下,同一物品,有可能需要更改配置之类的信息,那么,这就用到了我们这种可读可写的电子标签了。
1、物流: 物流过程中的货物追踪,信息自动采集,仓储应用,港口应用,邮政,快 递
2、零售: 商品的销售数据实时统计,补货,防盗
3、制造业: 生产数据的实时监控,质量追踪,自动化生产
4、服装业: 自动化生产,仓储管理,品牌管理,单品管理,渠道管理
5、医疗: 医疗器械管理,病人身份识别,婴儿防盗
6、身份识别: 电子护照,身份证,学生证等各种电子证件。
7、防伪: 贵重物品(烟,酒,药品)的防伪,票证的防伪等
8、资产管理: 各类资产(贵重的或数量大相似性高的或危险品等)
9、交通: 高速不停车,出租车管理,公交车枢纽管理,铁路机车 识别等
10、食品: 水果,蔬菜,生鲜,食品等保鲜度管理
11、动物识别: 训养动物,畜牧牲口,宠物等识别管理
12、图书馆: 书店,图书馆,出版社等应用
13、汽车: 制造,防盗,定位,车钥匙
14、航空: 制造,旅客机票,行李包裹追踪
15、军事: 弹药,枪支,物资,人员,卡车等识别与追踪
16、其它:
超高频RFID标签市场应用场景相当广阔,具有能一次性读取多个标签、识别距离远、传送数据速度快,可靠性和寿命高、耐受户外恶劣环境等优点。可用于资产管理、生产线管理、供应链管理、仓储、各类物品防伪溯源(如烟草、酒类、医药等)、零售、车辆管理等等。
全球的对超高频电子标签频段定义覆盖不尽相同,例如:中国的频段840~844MHz和920~924MHz,欧盟频段865MHz~868MHz,日本频段952MHz~954MHz之间,香港、泰国、新加坡920MHz~925MHz,美国、加拿大 、波多黎各、墨西哥、南美的频段为902MHz~928MHz。
一、对标签应用的环境问题
特别是超高频RFID产品,金属和液体对其性能影响较大。因此,应用的环境是金属还是非金属,液体还是塑料、玻璃、木头等等,是首要考虑的问题。
原材料对射频信号的直接影响:金属对RFID标签的射频信号有影响,使用于金属物品或有很多金属影响的工作环境里,务必使用抗金属电子标签,那样才能够降低金属对标签数据信号的影响,方便RFID电子标签能够正常使用。
超高频RFID标签性能易受环境影响,如需确定该产品是否适用于实际的应用环境,在前期测试阶段,必须直接用于物体上测试的性能才有参考价值。
二、对标签识别距离的影响因素
在整个RFID系统中,每个细节都可能影响实际的读取距离,和能否最终达到项目要求,甚至是馈线(连接天线和读写器的线缆)的长度等都需要考虑到位。
三、对标签的尺寸大小的认识理解
在我们过去众多的项目经验中,往往客户都希望标签尺寸很小,这样既好看又安装方便。
但是,标签的尺寸恰恰是决定标签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一般而言,尺寸越大,标签性能可以设计得越好,生产厂家不一样的、型号规格不一样的,集成ic的生产工艺和天线的制造技术不同,价格有一定的差异,消费者要按照实际使用情况和费用预算进行挑选。
四、其他考虑因素
另外,还有其他的细节考虑因素,比如:标签是否有耐温耐湿等环境可靠性要求?标签需写入数据容量要求多少?一次需读取的最大标签数量需要多少?等等……
随着我国RFID技术的不断发展,RFID电子标签在我们的生活中变得日益常见,RFID技术类似于条码扫描,同样是通过某种方式将数据保存在载体上,经由专门的读取装置读取内部数据。
工业生产环境复杂,读写频次高,RFID长时间高频率的使用下如何保证标签正常读写不出问题呢?假如RFID标签出现故障,那么就会无法进行扫描和应用,那么什么情况下RFID电子防伪标签失灵?
1、标签损坏
通常标签采用PPS、PVC、树脂、陶瓷等工业用材料作为外壳包裹,但是极端情况下是有可能损坏标签的,例如遭遇外力压迫超过了标签承受力导致芯片损坏或者线圈断裂等,高静电或者高压电也会对标签造成不可修复的损毁。
晨控智能生产的标签防护等级达到IP68,还具有防水,防高温,防化学腐蚀,防酸碱,防油等能力,能适用绝大多数工业环境,并能正常使用,因此安装标签时只要避免安装在受力面遭遇外力挤压和电源附件防止高电压和高静电,标签就能正常使用。
2、标签未损坏
RFID技术是通过读卡器产生磁场对标签进行能量传输,标签从读卡器的磁场获取到能量后将数据返回到读卡器,而电磁波不能完全穿透金属,因此有金属阻隔的情况下标签会失灵,水能吸收电磁波,虽然标签防水,但是如果标签工作在液体中也会导致无法读取的情况。
RFID通过磁场传递能量和信息,在电机,电源等强磁场附件会被扰乱读卡器磁场导致无法读取标签数据。读卡器的感应区是有距离限制的,必须是标签进入感应区才能正常读写数据,这个感应区的距离取决于设备类型和现场环境。
总结下来就是RFID技术能够穿透纸张,木头,塑料等非金属材质读取到数据,进行穿透性通信,而在有金属阻隔、被水包裹或者强磁场情况下难以正常工作,大概率出现失灵现象。
3、标签类型
标签根据自身材质和芯片集成协议可以分成不同类型,除去物理特性,标签的工作协议决定了标签能否和读卡器通信。
例如一个使用Modbus数据类型的读卡器是不能正确解码使用自由协议的标签,只能读取到一团乱码,因此晨控智能开发RFID时针对每一种型号的读卡器开发对应型号的标签,只有配套的读卡器和标签才能正常解码数据,完成数据交换。